專訪》黑幫電影及大哥喪禮片成幫派另類宣傳 刑警曝青少年危機

Youtube流傳一部台灣黑幫葬禮的紀錄片,內容為2019年前天道盟主蕭澤宏(綽號「瘋濟公」)逝世,接任盟主於新北蘆洲籌辦葬禮、萬人送行,近4年已逾百萬點閱。刑事局為避免影響幫派藉此宣傳,強力要求Google下架。刑警表示,青少年盲目追隨,最終恐將淪為幫派打手而不自知。

一名刑警日前匿名接受記者訪問,指出構成黑幫電影的最大元素源於「暴力」,同時表示黑幫電影中的小弟往往缺乏明確的人生目標,也正如同加入台灣黑幫的年輕人,他們混幫派、追隨幫主,除了尋求認同感,更多也有為了大環境底下的掙扎求生。

該名刑警指出,從街頭聚眾鬥毆、賭博、詐欺、色情產業再至毒品等,由於這些社會事件經常發生,台灣民眾或許已屢見不鮮,但同時這些題材也提供當代電影諸如「角頭」、「黑社會」、「艋舺」作為探討議題。刑警對此提出,當前電影產業拍攝此類作品時,導演或製作人所剖析的面向、刻劃出來的概念、在大眾心中是什麼樣的形象,有無刻意美化或是淡化黑幫的違法行為,可對此深入討論。

關於電影終歸涉及影視藝術範疇,是否越界端看觀眾的解讀,刑警認為,年輕人於人生方向、正確的自我主見尚未清晰形成,以及社會歷練不足的前提下,過度觀看此類描繪黑幫電影,或許無形中將把尚未成形的思想模板化,最後自我想象,並代入成為電影中的角色。他也指出,黑幫電影中,反派角色的外型設計、人物塑造或台詞詮釋,皆將直接引導年輕人的價值觀,若師長並無及時灌輸正確的教育知識,即可能不慎將所謂違法的行為解讀為「帥氣」、「有義氣」、「江湖道義」。

針對記者此次議題提問「年輕人是否深受黑幫電影的影響」,刑警回應:「這提問,本質上更像一個複雜的社會議題,不會是非黑即白的是非題」。

刑警進一步提出,國產電影之所以逐漸讓民眾認為引導年輕人效仿所謂「8+9」的傾向,主要問題出於,電影中所詮釋這些黑幫份子時帶出的文化屬性。針對電影中黑幫浩蕩出場、成群結隊,各個手持棍棒刀械,放蕩、喧鬧、毫無秩序步入各個場景,刑警認為,這彷彿正表達現今台灣黑幫就如同上世紀80年代香港的古惑仔,又或黑幫幹部、大哥出行乘坐寶馬、賓士或勞斯萊斯等高級車輛,跟隨的小弟人流如雲。

刑警表示,黑幫電影中的鬥毆或拚殺畫面,則反映於反派人性化的塑造,並揉合朋友、道義或規矩,諸如此類的黑幫形象無不映射出該文化屬性的底層邏輯恰恰建立於金錢、權力、慾望和自我實踐。

刑警也進一步指出,電影創作者可能忽視社會教育的意義、忽略一批尚未足夠積累社會經驗的青年們。這批青年或許因為家中經濟狀況讓他無法正常享有教育資源,也可能未來方向的迷茫,促使著這樣的青年們,奮力找尋與相同際遇的青年們。

台南警監聽3毒販「突中斷通信」 調查局一追:小隊長是內鬼
擁4輛BMW+16筆房產!超富老董4千萬進她戶頭 親密看護吞產無罪

「待這群青年高中或大學畢業並步入社會後,若仍處於社會弱勢群體,可能影響觀念偏離主流的社會價值觀,並須直視沉重的經濟層面。」刑警說道。

刑警最後也說,不諳世事的年輕人,或許嚮往電影中幫派大哥坐擁無數奢侈品、大哥小弟情誼的互相照顧,並將違法行為包裝成一正常事業。尤其針對許多剛畢業甚至連起薪都拿不到的年輕人而言,如若遇到合適的契機,則很可能被招募加入相關幫派組織,接踵而至成為車手、幣商、打手、毒販毒蟲等難以勝數的不法勾當,深陷其中而不自知。